舰队的补给是维持海上作战能力的核心环节。补给主要涉及燃料、弹药、人员物资和维修服务四个方面。燃料保障舰队的机动性,弹药决定火力输出,人员物资影响士气与持续作战能力,维修则直接关系舰船的生存效率。若补给中断,舰队将陷入移动迟缓、火力匮乏甚至丧失战斗力的困境。掌握补给途径是每位海军指挥官必须精通的战术基础。
最基础的补给方式是通过母港或友方港口直接补充。控制至少一个拥有高级海军基地的港口城市是舰队运作的前提条件,这类港口通常配备航母船坞、油井和商业区等设施。港口等级越高,解锁的补给效率与舰船生产权限越优越。需不同舰船类型对补给品的需求存在差异,例如战列舰消耗弹药量远高于驱逐舰,而航母则对燃料补给依赖性更强。指挥官需根据舰队构成提前规划资源分配比例。
远离母港作战时,远洋补给成为关键手段。通过补给船或护航舰队向目标海域运输物资,能够延长舰队的活动半径。但补给船本身防御薄弱,需派遣巡洋舰或驱逐舰护航以防范敌方潜艇或空袭。航线选择需避开敌方巡逻密集区,必要时可启用空中侦查策略实时监控周边敌情。若资源有限,应优先保障主力战舰的弹药与燃料,确保核心战斗力不受影响。
特殊情况下可借助空投补给策略,但仅适用于食品等轻型物资,无法补充燃油和重型弹药。此方式多用于应急支援,例如舰队因突发战斗导致物资短缺时。另需注意,受损舰船应及时撤回至安全区域修理,维修期间同步补充物资能最大化效率。后期大型战役中,军团城市共享资源的机制可大幅提升补给稳定性,尤其是千人规模对局中,中央海域的协同补给网络往往能左右战局走向。
补给系统的运作离不开资源生产链的支持。石油是舰载机与舰船动力的命脉,商业区则通过贸易快速填补军备损耗。建议将油井与港口同步升级,并保持至少8艘巡洋舰作为常备护航力量。指挥官还需关注补给品的动态消耗速率,避免因过度扩张导致补给线断裂。合理的补给策略不仅能维持舰队持久作战,更能通过资源调配形成战术优势,例如在敌方补给薄弱时发动突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