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卫城市需要合理搭配多兵种协同作战。步兵作为基础防御单位,擅长城市巷战和建筑内防守,其高隐蔽性适合在复杂地形中伏击敌军。装甲部队如坦克和自行火炮提供火力支援,坦克适合正面阻击敌方机械化部队,自行火炮则能远程压制敌方集结区域。炮兵单位包括榴弹炮和火箭炮,前者用于精确打击敌方工事,后者可对大面积敌军造成范围伤害。
防空兵种是城市防御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部分,高射炮和防空导弹能有效拦截敌方空袭,保护关键建筑免受轰炸。工兵单位负责修筑防御工事、埋设地雷及修复受损设施,其工程能力可延缓敌军推进速度。侦察兵提供视野优势,提前发现敌方动向并引导火力打击。特种部队具备渗透和破坏能力,可在敌后干扰补给线或摧毁重要目标。
资源分配直接影响防御体系运转效率。钢铁需优先保障装甲部队生产,石油维持机械化单位运作,粮食确保士兵士气稳定。科技研发应侧重防御类升级,包括工事加固、武器射程提升和侦察技术改进。指挥官属性选择应以防御加成为主,后勤型军官能提高资源利用率,战术型军官可增强部队防守效能。
战术部署需要根据城市地形特点调整。平原城市应依托外围装甲集群构筑防线,山地城市可利用步兵和炮兵占据制高点。沿海城市需部署海军岸防部队协同陆基防御。防御纵深设计很关键,前沿布置轻型部队迟滞敌军,二线配置重火力单位,核心区域保留预备队实施反冲击。
野战医院维持部队持续作战能力,维修工厂保障装备完好率,通讯中心确保各部队协同效率。联盟援助能提供额外物资和增援部队,外交关系处理得当可减少敌对势力进攻频率。定期演练防御预案,针对不同进攻模式制定应对方案,通过实战检验不断优化布防策略。